사서(四書)/논어(論語)

《論語》二十篇

湛樂 2022. 1. 5. 12:09

學而第一    始學君子

為政第二    致用於民

八佾第三    禮樂教化

里仁第四    仁德明智

公冶第五    知人得失

雍也第六    師徒相授

述而第七    好古言行

泰伯第八    評讚賢人

子罕第九    處世之道

鄉黨第十    日常生活

先進十一    教育弟子

顏淵十二    克己行仁

子路十三    為政之要

憲問十四    修身以德

衛靈十五    周遊列國

季氏十六    君子之行

陽貨十七    學詩禮樂

微子十八    亂世之士

子張十九    弟子言論

堯曰二十    終成聖者

學以致用    禮樂仁智

以人為鑑    能知得失

言行之教    萬世師表

信而好古    心懷周公

生活處世    教育弟子

正心修身    德治天下

亂世之時    周遊行仁

明知不可    亦無怨尤

德配天地    道貫古今

三千弟子    十哲眾賢

始學君子    終成聖者

 

01學而第一  始學君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1.16)

02為政第二  致用於民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1)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2.24)

03八佾第三  禮樂教化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3.26)

04里仁第四  仁德明智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4.1)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4.26)

05公冶第五  知人得失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5.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5.28)

06雍也第六  師徒相授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6.1)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6.30)

07述而第七  好古言行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7.1)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08泰伯第八  評讚賢人

   子曰:「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8.1)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恤,禹吾無間然矣。」(8.21)

09子罕第九  處世之道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9.1)「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遠之有?」(9.31)

10鄉黨第十  日常生活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然;唯謹爾。(10.1)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10.2)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10.18)

11先進十一  教育弟子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11.26)(主要記錄孔子教育言論和對其弟子的評論)

12顏淵十二  克己行仁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2.1)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12.24)

13子路十三  為政之道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13.1)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13.30)

14憲問十四  修身以德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14.1)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14.44)

15衛靈十五  周遊列國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15.1)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15.42)

16季氏十六  君子之行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16.1)邦君子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16.14)

17陽貨十七  學詩禮樂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17.1)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17.26)

18微子十八  亂世之士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18.1) 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18.11)

19子張十九  弟子言論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19.1)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期行,綏之期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19.25)

20堯曰二十  終成聖者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20.1)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