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사서(四書)/논어(論語)

先進第十一

by 湛樂 2022. 1. 5.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一

先進第十一

此篇多評弟子賢否 凡二十五章. 胡氏曰 此篇記閔子蹇言行者四 而其一直稱閔子疑閔氏門人所記也.

○子曰 先進 於禮樂 野人也 後進 於禮樂 君子也 (先進-01-01)

先進後進 猶言前輩後輩. 野人 謂郊外之民. 君子 謂賢士大夫也. 程子曰 先進於禮樂 文質得宜 今反謂之質朴 而以爲野人. 後進之於禮樂 文過其質 今反謂之彬彬 而以爲君子. 蓋周末文勝 故時人之言如此 不自知其過於文也.

如用之 則吾從先進 (先進-01-02)

用之 謂用禮樂. 孔子旣述時人之言 又自言其如此 蓋欲損過以就中也.

○子曰 從我於陳蔡者 皆不及門也 (先進-02-01)

孔子嘗厄於陳蔡之間 弟子多從之者 此時皆不在門 故孔子思之. 蓋不忘其相從於患難之中也.

德行 顔淵閔子蹇冉伯牛仲弓 言語 宰我子貢 政事 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先進-02-02)

弟子因孔子之言 記此十人 而幷目其所長 分爲四科. 孔子敎人 各因其材 於此可見. ○程子曰 四科 乃從夫子於陳蔡者爾 門人之賢者 固不止此. 曾子傳道而不與焉 故知十哲世俗論也.

○子曰 回也 非助我者也 於吾言 無所不說 (先進-03-01)

助我 若子夏之起予 因疑問而有以相長也. 顔子於聖人之言 黙識心通 無所疑問. 故夫子云然. 其辭若有憾焉 其實乃深喜之. ○胡氏曰 夫子之於回 豈眞以助我望之. 蓋聖人之謙德 又以深贊顔氏云爾.

○子曰 孝哉閔子蹇 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先進-04-01)

胡氏曰 父母兄弟稱其孝友 人皆信之 無異辭者. 蓋其孝友之實 有以積於中而著於外 故夫子歎而美之.

○南容三復白圭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先進-05-01)

詩 大雅抑之篇曰 白圭之玷 尙可磨也. 斯言之玷 不可爲也. 南容一日三復此言 事見家語. 蓋深有意於謹言也. 此邦有道所以不廢 邦無道所以免禍. 故孔子以兄子妻之. ○范氏曰 言者行之表 行者言之實. 未有易其言而能謹於行者. 南容欲謹其言如此 則必能謹其行矣.

○季康子問弟子孰爲好學 孔子對曰 有顔回者好學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 (先進-06-01)

范氏曰 哀公康子 問同而對有詳略者 臣之告君 不可不盡. 若康子者 必待其能問乃告之. 此敎誨之道也.

○顔淵死 顔路請子之車以爲之槨 (先進-07-01)

顔路 淵之父 名無繇 少孔子六歲. 孔子始敎而受學焉. 槨 外棺也. 請爲槨 欲賣車以買槨也.

子曰 才不才 亦各言其子也 鯉也死 有棺而無槨 吾不徒行以爲之槨 以吾從大夫之後 不可徒行也 (先進-07-02)

鯉 孔子之子伯魚也. 先孔子卒. 言鯉之才雖不及顔淵 然己與顔路以父視之 則皆子也. 孔子時已致仕 尙從大夫之列. 言後 謙辭. ○胡氏曰 孔子遇舊館人之喪 嘗脫驂以賻之矣. 今乃不許顔路之請 何邪. 葬可以無槨 驂可以脫而復求. 大夫不可以徒行 命車不可以與人 而鬻諸市也. 且爲所識窮乏者得我 而勉强以副其意 豈誠心與直道哉. 或者以爲 君子行禮 視吾之有無而已. 夫君子之用財 視義之可否 豈獨視有無而已哉.

○顔淵死 子曰 噫 天喪予 天喪予 (先進-08-01)

噫 傷痛聲. 悼道無傳 若天喪己也.

○顔淵死 子哭之慟 從者曰 子慟矣 (先進-09-01)

慟 哀過也.

曰 有慟乎 (先進-09-02)

哀傷之至 不自知也.

非夫人之爲慟而誰爲 (先進-09-03)

夫人 謂顔淵. 言其死可惜 哭之宜慟 非他人之比也. ○胡氏曰 痛惜之至 施當其可皆情性之正也.

○顔淵死 門人欲厚葬之 子曰 不可 (先進-10-01)

喪具 稱家之有無 貧而厚葬 不循理也. 故夫子止之.

門人厚葬之 (先進-10-02)

蓋顔路聽之.

子曰 回也 視予猶父也 予不得視猶子也 非我也 夫二三子也 (先進-10-03)

嘆不得如葬鯉之得宜 以責門人也.

○季路問事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敢問死 曰 未知生 焉知死 (先進-11-01)

問事鬼神 蓋求所以奉祭祀之意. 而死者人之所必有 不可不知 皆切問也. 然非誠敬足以事人 則必不能事神. 非原始而知所以生 則必不能反終而知所以死. 蓋幽明始終 初無二理 但學之有序 不可躐等 故夫子告之如此. ○程子曰 晝夜者 死生之道也. 知生之道 則知死之道. 盡事人之道 則盡事鬼之道. 死生人鬼 一而二 二而一者也. 或言夫子不告 子路 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閔子侍側 誾誾如也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子貢 侃侃如也 子樂 (先進-12-01)

行行 剛强之貌. 子樂者 樂得英才而敎育之.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先進-12-02)

尹氏曰 子路剛强 有不得其死之理 故因以戒之. 其後子路卒死於衛孔悝之難. 洪氏曰 漢書引此句上有曰字. 或云 上文樂字 卽曰字之誤.

○魯人爲長府 (先進-13-01)

長府 藏名. 藏貨財曰府 爲 蓋改作之.

閔子騫曰 仍舊貫 如之何 何必改作 (先進-13-02)

仍 因也. 貫 事也. 王氏曰 改作勞民傷財 在於得已 則不如仍舊貫之善.

子曰 夫人不言 言必有中 (先進-13-03)

言不妄發 發必當理. 惟有德者能之.

○子曰 由之瑟 奚爲於丘之門 (先進-14-01)

程子曰 言其聲之不和 與己不同也. 家語云 子路鼓瑟 有北鄙殺伐之聲. 蓋其氣質剛勇 而不足於中和 故其發於聲者 如此.

門人不敬子路 子曰 由也升堂矣 未入於室也 (先進-14-02)

門人以夫子之言 遂不敬子路. 故夫子釋之. 升堂入室 喩入道之次第. 言子路之學 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 特未深入精微之奧耳. 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子貢問 師與商也孰賢 子曰 師也過 商也不及 (先進-15-01)

子張 才高意廣 而好爲苟難 故常過中. 子夏 篤信謹守 而規模狹隘 故常不及.

曰 然則師愈與 (先進-15-02)

愈 猶勝也.

子曰 過猶不及 (先進-15-03)

道以中庸爲至. 賢知之過 雖若勝於愚不肖之不及 然其失中則一也. ○尹氏曰 中庸之爲德也 其至矣乎. 夫過與不及 均也. 差之毫釐 繆以千里. 故聖人之敎 抑其過 引其不及 歸於中道而已.

○季氏富於周公 而求也爲之聚斂 而附益之 (先進-16-01)

周公以王室至親 有大功 位冢宰 其富宜矣. 季氏以諸侯之卿 而富過之 非攘奪其君 刻剝其民 何以得此. 冉求爲季氏宰 又爲之急賦稅以益其富.

子曰 非吾徒也 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先進-16-02)

非吾徒 絶之也. 小子鳴鼓而攻之 使門人聲其罪以責之也. 聖人之惡黨惡而害民也 如此. 然師嚴而友親 故己絶之 而猶使門人正之. 又見其愛人之無已也. ○范氏曰 冉有以政事之才 施於季氏 故爲不善至於如此 由其心術不明 不能反求諸身 而以仕爲急故也.

○柴也愚 (先進-17-01)

柴 孔子弟子 姓高 字子羔. 愚者 知不足而厚有餘 家語記其足不履影 啓蟄不殺 方長不折 執親之喪 泣血三年 未嘗見齒. 避難而行 不徑不竇 可以見其爲人矣.

參也魯 (先進-17-02)

魯 鈍也. 程子曰 參也竟以魯得之. 又曰 曾子之學 誠篤而已. 聖門學者 聰明才辨 不爲不多 而卒傳其道 乃質魯之人爾. 故學以誠實爲貴也. 尹氏曰 曾子之才魯 故其學也確 所以能深造乎道也.

師也辟 (先進-17-03)

辟 便辟也. 謂習於容止 少誠實也.

由也喭 (先進-17-04)

喭 粗俗也. 傳稱喭者 謂俗論也. ○楊氏曰 四者性之偏 語之使知自勵也. 吳氏曰 此章之首 脫子曰二字. 或疑下章子曰當在此章之首 而通爲一章.

○子曰 回也 其庶乎 屢空 (先進-18-01)

庶 近也. 言近道也. 屢空 數至空匱也. 不以貧窶動心而求富 故屢至於空匱也. 言其近道 又能安貧也.

賜不受命 而貨殖焉 億則屢中 (先進-18-02)

命 謂天命. 貨殖 貨財生殖也. 億 意度也. 言子貢不如顔子之安貧樂道 然其才識之明 亦能料事而多中也. 程子曰 子貢之貨殖 非若後人之豊財 但此心未忘耳. 然此亦子貢少時事 至聞性與天道 則不爲此矣. ○范氏曰 屢空者 簞食瓢飮屢絶而不改其樂也. 天下之物 豈有可動其中者哉. 貧富在天 而子貢以貨殖爲心 則是不能安受天命矣. 其言而多中者 億而已 非窮理樂天者也. 夫子嘗曰 賜不幸言而中 是使賜多言也. 聖人之不貴言也如是.

○子張問善人之道 子曰 不踐迹 亦不入於室 (先進-19-01)

善人 質美而未學者也. 程子曰 踐迹 如言循途守轍. 善人雖不必踐舊迹 而自不爲惡. 然亦不能入聖人之室也. ○張子曰 善人欲仁而未志於學者也. 欲仁 故雖不踐成法 亦不蹈於惡 有諸己也. 由不學 故無自而入聖人之室也.

○子曰 論篤是與 君子者乎 色壯者乎 (先進-20-01)

言但以其言論篤實而與之 則未知爲君子者乎 爲色莊者乎. 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 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 由也問聞斯行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問聞斯行諸 子曰 聞斯行之 赤也惑 敢問 子曰 求也退 故進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先進-21-01)

兼人 謂勝人也. 張敬夫曰 聞義固當勇爲 然有父兄在 則有不可得而專者. 若不禀命而行 則反傷於義矣. 子路有聞 未之能行 唯恐有聞. 則於所當爲 不患其不能爲矣. 特患爲之之意或過 而於所當禀命者有闕耳. 若冉求之資禀 失之弱 不患其不禀命也 患其於所當爲者 逡巡畏縮 而爲之不勇耳. 聖人一進之一退之 所以約之於義理之中 而使之無過不及之患也.

○子畏於匡 顔淵後 子曰 吾以女爲死矣 曰 子在 回何敢死 (先進-22-01)

後 謂相失在後. 何敢死 謂不赴鬪而必死也. 胡氏曰 先王之制 民生於三 事之如一 惟其所在 則致死焉. 況顔淵之於孔子 恩義兼盡 又非他人之爲師弟子者而已. 卽夫子不幸而遇難 回必捐生以赴之矣. 捐生以赴之 幸而不死 則必上告天子 下告方伯 請討以復讐 不但已也. 夫子而在 則回何爲而不愛其死 以犯匡人之鋒乎.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 可謂大臣與 (先進-23-01)

子然 季氏子弟 自多其家得臣二子 故問之.

子曰 吾以子爲異之問 曾由與求之問 (先進-23-02)

異 非常也 曾 猶乃也. 輕二子 以抑季然也.

所謂大臣者 以道事君 不可則止 (先進-23-03)

以道事君者 不從君之欲. 不可則止者 必行己之志.

今由與求也 可謂具臣矣 (先進-23-04)

具臣 謂備臣數而已.

曰 然則從之者與 (先進-23-05)

意二子旣非大臣 則從季氏之所爲而已.

子曰 殺父與君 亦不從也 (先進-23-06)

言二子雖不足於大臣之道 然君臣之義 則聞之熟矣. 弑逆大故 必不從之. 蓋深許二子以死難不可奪之節 而又以陰折季氏不臣之心也. ○尹氏曰 季氏專權僣竊 二子仕其家 而不能正也 知其不可而不能止也 可謂具臣矣. 是時季氏已有無君之心 故自多其得人 意其可使從己也. 故曰弑父與君 亦不從也. 其庶乎二子可免矣.

○子路使子羔 爲費宰 (先進-24-01)

子路爲季氏宰而擧之也.

子曰 賊夫人之子 (先進-24-02)

賊 害也. 言子羔 質美而未學 遽使治民 適以害之.

子路曰 有民人焉 有社稷焉 何必讀書 然後爲學 (先進-24-03)

言治民事神 皆所以爲學.

子曰 是故惡夫佞者 (先進-42-04)

治民事神 固學者事. 然必學之己成 然後可仕以行其學. 若初未嘗學 而使之卽仕爲學 其不至於慢神而虐民者 幾希矣. 子路之言 非其本意 但理屈詞窮 而取辦於口以禦人耳. 故夫子不斥其非 而特惡其佞也. ○范氏曰 古者學而後入政 未聞以政學者也. 蓋道之本 在於修身 而後及於治人. 其說具於方冊 讀而知之. 然後能行 何可以不讀書也. 子路乃欲使子羔以政爲學 失先後本末之序矣. 不知其過而以口給禦人 故夫子惡其佞也.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華 侍坐 (先進-25-01)

晳 曾參父 名點.

子曰 以吾一日長乎爾 毋吾以也 (先進-25-02)

言我雖年少長於女 然汝勿以我長而難言. 蓋誘之盡言以觀其志 而聖人和氣謙德 於此亦可見矣.

居則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爾 則何以哉 (先進-25-03)

言女平居 則言人不知我. 如或有人知女 則女將何以爲用也.

子路率爾而對曰 千乘之國 攝乎大國之間 加之以師旅 因之以饑饉 由也爲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先進-25-04)

率爾 輕遽之貌. 攝 管束也. 二千五百人爲師 五百人爲旅. 因 仍也. 穀不熟曰饑. 菜不熟曰饉. 方 向也 謂向義也. 民向義 則能親其上死其長矣. 哂 微笑也.

求 爾何如 對曰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爲之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如其禮樂 以俟君子 (先進-25-05)

求爾何如 孔子問也 下放此. 方六七十里 小國也. 如 猶或也. 五六十里 則又小矣. 足 富足也. 俟君子 言非己所能. 冉有謙退 又以子路見哂故 其辭益遜.

赤 爾何如 對曰 非曰能之 願學焉 宗廟之事 如會同 端章甫 願爲小相焉 (先進-25-06)

公西華 志於禮樂之事 嫌以君子自居 故將言己志而先爲遜辭. 言未能而願學也. 宗廟之事 謂祭祀. 諸侯時見曰會 衆覜曰同. 端 玄端. 服 章甫 禮冠. 相 贊君之禮者. 言小 亦謙辭.

點 爾何如 鼓瑟希 鏗爾 舍瑟而作 對曰 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傷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 春服旣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 吾與點也 (先進-25-07)

四子侍坐 以齒爲序 則點當次對. 以方鼓瑟 故孔子先問求赤而後及點也. 希 間歇也. 作 起也. 撰 具也. 莫春 和煦之時. 春服 單袷之衣. 浴 盥濯也. 今上巳祓除 是也. 沂 水名 在魯城南 地志以爲有溫泉焉 理或然也. 風 乘凉也. 舞雩 祭天禱雨之處 有壇墠樹木也. 詠 歌也. 曾點之學 蓋有以見夫人欲盡處 天理流行 隨處充滿 無少欠闕. 故其動靜之際 從容如此. 而其言志 則又不過卽其所居之位 樂其日用之常 初無舍己爲人之意 而其胸次悠然 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 各得其所之妙 隱然自見於言外 視三子規規於事爲之末者 其氣象不侔矣. 故夫子嘆息而深許之 而門人記其本末 獨加詳焉. 蓋亦有以識此矣.

三子者出 曾晳後 曾晳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先進-25-08)

點以子路之志 乃所優爲 而夫子哂之 故請其說.

曰 爲國以禮 其言不讓 是故哂之 (先進-25-09)

夫子蓋許其能 特哂其不遜.

唯求 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而非邦也者 (先進-25-10)

曾點以冉求亦欲爲國 而不見哂 故微問之. 而夫子之答無貶詞 蓋亦許之.

唯赤 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 非諸侯而何 赤也爲之小 孰能爲之大 (先進-25-11)

此亦曾晳問 而夫子答也. 孰能爲之大 言無能出其右者 亦許之之詞. ○程子曰 古之學者 優柔厭飫 有先後之序. 如子路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 夫子許之 亦以此自是實事. 後之學者好高 如人游心千里之外 然自身却只在此. 又曰 孔子與點 蓋與聖人之志同 便是堯舜氣象也. 誠異三子者之撰 特行有不掩焉耳. 此所謂狂也. 子路等所見者小 子路只爲不達爲國以禮道理 是以哂之. 若達 却便是這氣象也. 又曰 三子皆欲得國而治之 故夫子不取 曾點狂者也 未必能爲聖人之事 而能知夫子之志 故曰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言樂而得其所也. 孔子之志 在於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懷之 使萬物莫不遂其性 曾點知之. 故孔子喟然嘆曰 吾與點也. 又曰 曾點漆雕開 已見大意.

'사서(四書) > 논어(論語)'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子罕第九  (0) 2022.01.05
鄕黨第十  (0) 2022.01.05
顔淵第十二  (0) 2022.01.05
子路第十三  (0) 2022.01.05
憲問第十四  (0) 2022.01.05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