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분류 전체보기25

子罕第九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九 子罕第九 凡三十章 ○子罕言 利 與命與仁 (子罕-01-01) 罕 少也. 程子曰 計利則害義 命之理 微 仁之道 大 皆夫子所罕言也. ○達巷黨人曰 大哉孔子 博學而無所成名 (子罕-02-01) 達巷 黨名 其人姓名不傳. 博學而無所成名 蓋美其學之博 而惜其不成一藝之名也. 子聞之 謂門弟子曰 吾何執 執御乎 執射乎 吾執御矣 (子罕-02-02) 執 專執也. 射御 皆一藝 而御爲人僕 所執尤卑. 言欲使我何所執以成名乎. 然則吾將執御矣 聞人譽己 承之以謙也. ○尹氏曰 聖人道全而德備 不可以偏長目之也. 達巷黨人 見孔子之大 意其所學者博 而惜其不以一善得名於世 蓋慕聖人而不知者也. 故孔子曰 欲使我何所執而得爲名乎 然則吾將執御矣. ○子曰 麻冕 禮也 今也純 儉 吾從衆 (子罕-03-01) 麻冕 緇布冠也. 純 絲也. 儉 謂省約. 緇布冠以三十.. 2022. 1. 5.
鄕黨第十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 鄕黨第十 楊氏曰 聖人之所謂道者 不離乎日用之間也. 故夫子之平日一動一靜 門人皆審視而詳記之. 尹氏曰 甚矣孔門弟子之嗜學也. 於聖人之容色言動 無不謹書而備錄之以貽後世. 今讀其書 卽其事 宛然如聖人之在目也. 雖然 聖人豈拘拘而爲之者哉 蓋盛德之至 動容周旋 自中乎禮耳. 學者欲潛心於聖人 宜於此求焉. 舊說凡一章 今分爲十七節. ○孔子於鄕黨 恂恂如也 似不能言者 (鄕黨-01-01) 恂恂 信實之貌. 似不能言者 謙卑遜順 不以賢知先人也. 鄕黨 父兄宗族之所在 故孔子居之 其容貌辭氣如此. 其在宗廟朝廷 便便言 唯謹爾 (鄕黨-01-02) 便便 辯也. 宗廟 禮法之所在. 朝廷 政事之所出. 言不可以不明辯 故必詳問而極言之 但謹而不放爾. ○此一節 記孔子在鄕黨宗廟朝廷言貌之不同. ○朝 與下大夫言 侃侃如也 與上大夫言 誾誾如也 (鄕黨-02-01.. 2022. 1. 5.
先進第十一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一 先進第十一 此篇多評弟子賢否 凡二十五章. 胡氏曰 此篇記閔子蹇言行者四 而其一直稱閔子疑閔氏門人所記也. ○子曰 先進 於禮樂 野人也 後進 於禮樂 君子也 (先進-01-01) 先進後進 猶言前輩後輩. 野人 謂郊外之民. 君子 謂賢士大夫也. 程子曰 先進於禮樂 文質得宜 今反謂之質朴 而以爲野人. 後進之於禮樂 文過其質 今反謂之彬彬 而以爲君子. 蓋周末文勝 故時人之言如此 不自知其過於文也. 如用之 則吾從先進 (先進-01-02) 用之 謂用禮樂. 孔子旣述時人之言 又自言其如此 蓋欲損過以就中也. ○子曰 從我於陳蔡者 皆不及門也 (先進-02-01) 孔子嘗厄於陳蔡之間 弟子多從之者 此時皆不在門 故孔子思之. 蓋不忘其相從於患難之中也. 德行 顔淵閔子蹇冉伯牛仲弓 言語 宰我子貢 政事 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先進-02-02) 弟子因孔子之.. 2022. 1. 5.
顔淵第十二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二 顔淵第十二 凡二十四章 ○顔淵問仁 子曰 克己復禮爲仁 一日克己復禮 天下歸仁焉 爲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顔淵-01-01) 仁者 本心之全德. 克 勝也. 己 謂身之私欲也. 復 反也. 禮者 天理之節文也 爲仁者 所以全其心之德也. 蓋心之全德 莫非天理 而亦不能不壞於人欲 故爲仁者 必有以勝私欲而復於禮 則事皆天理 而本心之德復全於我矣. 歸 猶與也. 又言一日克己復禮 則天下之人皆與其仁 極言其效之甚速 而至大也. 又言爲仁由己而非他人所能預. 又見其機之在我而無難也. 日日克之 不以爲難 則私欲淨盡 天理流行而仁不可勝用矣. 程子曰 非禮處 便是私意. 旣是私意如何得仁. 須是克盡己私 皆歸於禮方始是仁. 又曰 克己復禮 則事事皆仁 故曰天下歸仁. 謝氏曰 克己須從性偏難克處 克將去. 顔淵曰 請問其目 子曰 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顔淵.. 2022. 1. 5.
子路第十三 論語集注大全卷之十三 子路第十三 凡三十章 ○子路問政 子曰 先之勞之 (子路-01-01) 蘇氏曰 凡民之行 以身先之 則不令而行. 凡民之事 以身勞之 則雖勤不怨. 請益 曰 無倦 (子路-01-02) 吳氏曰 勇者喜於有爲 而不能持久 故以此告之. ○程子曰 子路問政 孔子旣告之矣. 及請益 則曰無倦而已. 未嘗復有所告 姑使之深思也. ○仲弓爲季氏宰 問政 子曰 先有司 赦小過 擧賢才 (子路-02-01) 有司 衆職也. 宰兼衆職 然事必先之於彼而後考其成功 則己不勞而事畢擧矣. 過 失誤也. 大者於事或有所害 不得不懲. 小者赦之 則刑不濫 而人心悅矣. 賢 有德者 才 有能者. 擧而用之 則有司皆得其人 而政益脩矣. 曰 焉知賢才而擧之 曰 擧爾所知 爾所不知 人其舍諸 (子路-02-02) 仲弓慮無以盡知一時之賢才 故孔子告之以此. 程子曰 人各親其親 然後不獨親其親... 2022. 1. 5.
憲問第十四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四 憲問第十四 胡氏曰 此篇疑原憲所記. 凡四十七章 . ○憲問恥 子曰 邦有道穀 邦無道穀 恥也 (憲問-01-01) 憲 原思名. 穀 祿也. 邦有道不能有爲 邦無道不能獨善 而但知食祿 皆可恥也. 憲之狷介 其於邦無道穀之可恥 固知之矣. 至於邦有道穀之可恥 則未必知也. 故夫子因其問 而幷言之 以廣其志 使知所以自勉 而進於有爲也. ○克伐怨欲 不行焉 可以爲仁矣 (憲問-02-01) 此亦原憲以其所能而問也. 克 好勝. 伐 自矜. 怨 忿恨. 欲 貪欲. 子曰 可以爲難矣 仁則吾不知也 (憲問-02-02) 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不得行 可謂難矣. 仁則天理渾然 自無四者之累 不行不足以言之也. ○程子曰 人而無克伐怨欲 惟仁者能之. 有之而能制其情 使不行 斯亦難能也. 謂之仁 則未也. 此聖人開示之深 惜乎憲之不能再問也. 或曰 四者不行 固不得爲仁矣. .. 2022. 1. 5.
衛靈公第十五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五 衛靈公第十五 凡四十一章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 孔子對曰 俎豆之事 則嘗聞之矣 軍旅之事 未之學也 明日遂行 (衛靈公-01-01) 陳 謂軍師行伍之列. 俎豆 禮器. 尹氏曰 衛靈公 無道之君也. 復有志於戰伐之事 故答以未學而去之. 在陳絶糧 從者病 莫能興 (衛靈公-01-02) 孔子去衛適陳. 興 起也. 子路慍見曰 君子亦有窮乎 子曰 君子固窮 小人窮斯濫矣 (衛靈公-01-03) 何氏曰 濫 溢也. 言君子固有窮時 不若小人窮則放溢爲非. 程子曰 固窮者 固守其窮 亦通. ○愚謂聖人當行而行 無所顧慮. 處困而亨 無所怨悔 於此可見. 學者宜深味之. ○子曰 賜也 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衛靈公-02-01) 子貢之學多而能識矣. 夫子欲其知所本也. 故問以發之. 對曰 然 非與 (衛靈公-02-02) 方信而忽疑 蓋其積學功至 而亦將有得也. 曰 非.. 2022. 1. 5.
季氏第十六 論語集註大全第十六 季氏第十六 洪氏曰 此篇或以爲齊論. 凡十四章. ○季氏將伐顓臾 (季氏-01-01) 顓臾 國名. 魯附庸也. 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 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季氏-01-02) 按左傳史記 二子仕季氏不同時. 此云爾者 疑子路嘗從孔子 自衛反魯 再仕季氏 不久而復之衛也. 孔子曰 求 無乃爾是過與 (季氏-01-03) 冉求爲季氏聚斂 尤用事 故夫子獨責之. 夫顓臾 昔者先王以爲東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爲 (季氏-01-04) 東蒙 山名. 先王封顓臾於此山之下 使主其祭. 在魯地七百里之中. 社稷 猶云公家. 是時四分魯國 季氏取其二. 孟孫叔孫各有其一. 獨附庸之國 尙爲公臣. 季氏又欲取以自益. 故孔子言 顓臾乃先王封國 則不可伐. 在邦域之中 則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 則非季氏所當伐也. 此事理之至當 不易之定體 而一言盡其曲折如此 非聖人不能也.. 2022. 1. 5.
陽貨第十七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七 陽貨第十七 凡二十六章 ○陽貨欲見孔子 孔子不見 歸孔子豚 孔子時其亡也 而往拜之 遇諸途 (陽貨-01-01) 陽貨 季氏家臣 名虎 嘗囚季桓子而專國政. 欲令孔子來見己 而孔子不往 貨以禮 大夫有賜於士 不得受於其家 則往拜其門. 故瞰孔子之亡 而歸之豚. 欲令孔子來拜 而見之也. 謂孔子曰 來 予與爾言 曰 懷其寶而迷其邦 可謂仁乎 曰 不可 好從事而亟失時 可謂知乎 曰 不可 日月逝矣 歲不我與 孔子曰 諾 吾將仕矣 (陽貨-01-02) 懷寶迷邦 謂懷藏道德 不救國之迷亂. 亟 數也. 失時 謂不及事幾之會. 將者 且然而未必之辭. 貨語皆譏孔子 而諷使速仕. 孔子固未嘗如此 而亦非不欲仕也. 但不仕於貨耳. 故直據理答之 不復與辯 若不諭其意者. ○陽貨之欲見孔子 雖其善意 然不過欲使助己爲亂耳. 故孔子不見者 義也. 其往拜者 禮也. 必時其亡而往者.. 2022. 1. 5.
微子第十八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八 微子第十八 此篇多記聖賢之出處. 凡十一章. ○微子去之 箕子爲之奴 比干諫而死 (微子-01-01) 微.箕 二國名. 子 爵也. 微子 紂庶兄. 箕子 比干 紂諸父. 微子見紂無道 去之以存宗祀. 箕子.比干皆諫 紂殺比干 囚箕子以爲奴. 箕子因佯狂而受辱. 孔子曰 殷有三仁焉 (微子-01-02) 三人之行不同 而同出於至誠惻怛之意 故不咈乎愛之理 而有以全其心之德也. 楊氏曰 此三人者 各得其本心 故同謂之仁. ○柳下惠爲士師 三黜 人曰 子未可以去乎 曰直道而事人 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 何必去父母之邦 (微子-02-01) 士師 獄官. 黜 退也. 柳下惠三黜不去 而其辭氣雍容如此 可謂和矣. 然其不能枉道之意 則有確乎不可拔者 是則所謂必以其道而不自失焉者也. ○胡氏曰 此必有孔子斷之之言 而亡之矣. ○齊景公待孔子曰 若季氏 則吾不能 以季孟之間.. 2022. 1. 5.